西藏民族大学与昌列寺共建研究基地推动藏文化古籍保护与传承

为弘扬民族文化,系统整合传统文化资源,2025年8月9日,西藏民族大学藏学研究所与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市昌列寺在昌列博物馆隆重举行签约和挂牌仪式。此次,设立“昌列古籍文献研究中心”、“史诗《格萨尔》研究基地”及“研

admin

为弘扬民族文化,系统整合传统文化资源,2025年8月9日,西藏民族大学藏学研究所与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市昌列寺在昌列博物馆隆重举行签约和挂牌仪式。此次,设立“昌列古籍文献研究中心”、“史诗《格萨尔》研究基地”及“研究生实习基地”,标志着四川阿坝嘉绒文化研究进入校地协同、产学研融合的新阶段。

此次校地深度合作,系统梳理和保护藏族文化瑰宝。本次挂牌仪式由四川省政协委员、阿坝州佛教协会副会长、四川省藏语佛学院阿坝分院副院长、昌列博物馆馆长祖古颜班(嘎玛仁波切)主持,西藏民族大学藏学研究所所长丹曲教授、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于丽萍馆员、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的部分研究生等众多专家学者、堪布僧侣代表共同出席。

在仪式上祖古颜班(嘎玛仁波切)发表了讲话,指出:衷心祝愿西藏民族大学与昌列博物馆的合作如雅鲁藏布江水奔流不息,结出丰硕成果!祝愿各位专家学者在高原古籍的瀚海中撷取智慧明珠,在格萨尔研究的天地间取得辉煌成就!愿我们共同守护的文化根脉,永远枝繁叶茂。

丹曲教授作为西藏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强调了中心和基地的设立对守护中华文明瑰宝、探究《格萨尔》史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创新意义。

双方确立的合作宗旨聚焦三大核心任务:一是抢救古籍并进行数字化保护,依托昌列博物馆丰富馆藏,运用现代技术对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及濒危的《格萨尔》说唱文本等核心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并运用数字化存档,建立藏文古籍资源库;二是深化学术研究和文化阐释,推进藏族传统文化哲学、医学、天文历算等学科研究,梳理宗教中国化、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脉络,阐释藏传佛教理论。并以世界非遗史诗《格萨尔》为切入点,探究藏族口头传统与历史记忆,阐释其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价值;三是跨学科协同培养人才,汇聚民族学、历史学、宗教学等多领域专家与研究生,开设古籍修复、数字化技术、史诗传承等专项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与此同时,预期产出丰硕科研成果,包括出版《藏文古籍珍本丛刊》《藏传佛教濒危典籍系列丛书》《格萨尔史诗多语言对照词典》以及《昌列寺系列画册》(含建筑、壁画、唐卡、青铜造像卷)等标志性著作,填补系统性研究空白;同时通过数字化展览、互动体验等形式向公众普及藏族文化精髓,推动格萨尔史诗音乐、舞蹈等非遗活态传承与文旅融合。昌列博物馆馆长祖古颜班(嘎玛仁波切)也承诺提供科研场地及配套保障,并拓展社会捐赠渠道,充分发挥西藏民族大学的科研优势,将依托其西藏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研究基地和藏学研究所的科研力量,为阿坝地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重要的作用。

仪式上,双方代表共同签署协议并为研究基地揭牌。此次合作是传承中华文明历史、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服务阿坝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它将为抢救文化遗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特别是为探索藏传佛教中国化路径和编纂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提供重要的实证范例和举措。

(文:杨琰玲)


本文地址:http://www.nanfangtoutiao.com/shangjie/8466.html

温馨提示:创业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编辑声明:南方头条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转载务必注明来源,部分内容来源用户上传,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可作为直接的消费指导与投资建议。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E-mail:1074976040@qq.com,我们将立即处理。

相关阅读
admin
最新动态